|
作者簡介:
《驛動軌迹: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》作者簡介:
朱書漢
時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生,因有感於臺中中區的沒落,以及中區在文化與城市行銷上的弱勢,因此積極記錄與行銷臺中市中區的故事,也撰寫與編排如《大墩報》、《手繪小京都》等地方刊物。此外開設名為「寫作中區」的粉絲專頁,定期報導臺中及臺灣中部地區人文歷史,歡迎關注的朋友按讚追蹤。
宋德熹
本名宋德喜,臺東縣成功鎮人,臺大歷史學博士,現任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、教授會理事主席,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、興大總務長、創產學院代理院長、歷史系主任。專長為歷史文創、經營謀略、詩文創作、社區營造。曾獲興大服務傑出獎、建教合作績優獎、特別貢獻獎、兩次國科會大專生專題計畫指導有方獎,並以《檔案中的校園變遷》榮獲第四屆國家機關檔案管理「金檔獎」成果。
《市街之味: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》作者簡介:
游博清
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,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,研究興趣之一為臺中發展史與文化交流史。在研究的過程中,體認到第二市場是一項極佳的素材,深刻反映庶民生活與文化,包含公共衛生、建築風格、商業消費、飲食文化等議題,皆值得繼續深入挖掘和探討。
《書店滄桑: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》作者簡介:
方秋停
東海大學中文碩士、美國中佛州大學教育碩士。曾任《明道文藝》總編輯、現任教於明道中學。創作以散文、小說為主,文章散見國內外中文雜誌、副刊,充滿對鄉土與人文情懷,對臺中的歷史演變與常民生活亦多關注。曾獲林榮三文學獎、時報文學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吳濁流文藝獎等。作品選入各種文集。合著作品有《呷餅人福氣:文學家的臺中糕餅之旅》、《作家的國文課》。個人著作有散文集《原鄉步道》、《童年玫瑰》、《兩代廚房》;小說集《山海歲月》、《耳鳴》、《港邊少年》。
《劇場演義: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》作者簡介:
蘇全正
歷史學博士,研究領域為宗教史、臺灣史、文化資產保存。1990年代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義工培訓、社區總體營造藝文調查,並擔任地方文史工作室開創工作者。曾任臺中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、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(直轄市)、雲林縣政府遺址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。
郭双富
曾任臺中市鄉土文物學會總幹事、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,及師範大學、中興大學、暨南大學、靜宜大學、朝陽科大歷史學諮詢委員。現任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、臺中教大、逢甲大學歷史系諮詢委員、埔里地方文化館營運發展委員,及臺灣古文書學會常務理事。對於臺中市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有深入研究,擅長文物年代及真偽之鑑識、紙質文物修復,並收藏珍貴古文書籍、契約、照片等文物,常提供各學術單位展覽,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「道卡斯古文書展」、外埔鄉圖書館「古文書展」、中研院史語所「臺灣教育資料展」、臺中市文化中心「宗教符咒特展」、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「百年臻藝:郭双富前輩畫作收藏展」。曾榮獲97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三屆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。
《踢躂膠彩: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》作者簡介:
曾得標
1942年生於臺灣彰化。臺中師範、師專畢業,臺師大美術科國訓班結業。1958年起師承「臺灣膠彩畫之父」林之助教授。膠彩作品曾獲省展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三名五次,曾任全國、全省、高雄市、新北市、大墩、桃源、磺溪、南瀛、雲林、新竹等美展評審委員。著有《膠彩畫藝術:入門與創作》、《臺灣膠彩畫史流研究》等書。
林景淵
臺南縣下營人,臺中師範學校畢業,早稻田大學學士、筑波大學碩士、浙江大學博士。著有:《讀書物語》、《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》、《日出江花紅勝火:日本近現代作家》;譯有《知識誕出的奧秘》、《大日本印刷》;編有《讀書樂》、《胡長青將軍:日記.家書……追念》、《望鄉三千里:臺灣少年工奮鬥史》;編譯《扶桑書物語》。 |
|